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1-02 作者: 点击: 摄影: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努力将学院建成省内一流的教育师资(含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落实育人使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实践活动载体,深入推进“双挂双导”特色党建工作助推人才培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教师将学术前沿成果引入教学,促进本科生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增实习就业基地34个。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奖项15项;在2022年“挑战杯”大赛中获省级金奖、国家铜奖;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63项;在“华文杯”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38项;获“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18项;“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7项;2020年以来本科生发表论文54篇;2023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36%,历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学校及江西省平均就业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认可度持续上升。











对接人才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学院党委积极研究新时代人才需求变化,主动谋划,积极对接我省“2+6+N”战略计划和“1269”行动计划”,不断整合现有专业,停招生物工程、园林技术、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新增生物制药本科专业,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一本招生,招收公费师范学生。新增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推进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强院
学院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始终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通过内培外引做强学院师资队伍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博士教师50人,博士比例达到76.9%,2017年以来共引进博士教师18名,6名本院教师获得l博士学位,另有2名教师目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院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江西

省“百千万”人才4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4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1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江西省农业厅淡水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技术首席专家1人,南昌市洪城特聘专家1人,南昌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南昌“521”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1人,江西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人,南昌市劳动模范1人。教师第一支部获先进基层党支部。
狠抓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学院紧抓内涵建设这一核心,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力度,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建设方面:龚妍春老师团队的《微生物学》课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龚妍春老师获江西省金牌教师称号。在2021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中,学院教师获立项8项。近5年获批省级精品课程、在线开放性课程、一流课程等4项,获批省级教改课题18项。

教学改革研究方面:近5年,学院教师获批获批省、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14项,获批省、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1项。

教学成果奖方面:学院教师近5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教学竞赛方面。2022年,学院刘少芳老师获“第五届江西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在学校2022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学院龚妍春老师荣获特等奖,刘少芳老师荣获一等奖,李金枝老师荣获二等奖。

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教师获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课题28项、省级课题75项、横向课题18项,人才项目7项及校级拔尖项目3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SCI论文156篇、核心期刊论文55篇、教学类研究论文12篇;授权专利2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14项;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学院参与共建的江西湖口大豆科技小院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2019年学院刘仁荣博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费用达到110万元。




上一条:学校第四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下一条:学校第四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