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数据科学学院 时间:2023-10-10 作者: 点击: 摄影:
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大数据科学学院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愿景,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学院治理能力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目标、双轮驱动、三方协同”的人才培养特色,即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校企(校)合作、双导师制”双轮进行驱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产业协会)、高校、企业(中学)等三方协同进行培养的人才培养特色,促进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内涵式推进。
党建引领取得新成就
学院紧抓发展契机,实施“三三三”党建工程,即“三个层次”(党委中心组、师生党员、全体师生)筑牢理论“红色根基”、“三个抓手”(梯队建设、定岗定责、量化考核)强化管理“红色引擎”、“三个途径”(特色活动、志愿服务、实践研学)锻造实践“红色熔炉”,增设了“智慧有声党建”文化墙,开展了“双融双育”系列活动;开辟了“微信党课”、“微信党校”政治理论学习“微阵地”;依托多角度、多形式的教育管理模式打造又红又专的师生队伍,守牢主阵地,开拓新高地。
学院先后获得了“江西省高校优秀基层党支部”、“江西省模范职工小家”和“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等省级荣誉;并多次荣获校级“十育人先进集体”、“三全育人试点单位”、“优秀基层党委”、“优秀基层党支部”、“工会先进集体”、“学生工作A级先进单位”、“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先进集体”、“五四红旗团委”等集体荣誉,多名教师获评“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教师”和“江西省高校最美辅导员提名奖”等荣誉。

学院学生党支部获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学院分工会获江西省模范职工小家
教学科研迈上新台阶
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用改革谋发展,自2017年以来,教学科研成果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就,教学科研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表1 专业建设成果一览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类型 | 级别 | 时间 |
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国家级 | 2022 |
2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 国家级 | 2022 |
3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江西省四星级本科专业 | 省部级 | 2022 |
4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数学教师教育课程群教学团队 | 省部级 | 2022 |
5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 | 省部级 | 2019 |
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江西省四星级本科专业 | 省部级 | 2022 |
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 | 省部级 | 2019 |
8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 | 省部级 | 2019 |
表2 课程建设成果一览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类型 | 级别 | 时间 |
1 | 线性代数B | 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 | 省部级 | 2022 |
2 | 数据库应用技术基础 | 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 | 省部级 | 2021 |
3 | 高等数学B | 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 | 省部级 | 2020 |

《数据库应用技术基础》获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
依托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学院教师2017年以来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研究项目40余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5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办了“2022年分析数学及其应用”学术论坛和“2022年计算机智能与职业技术教育”学术论坛。
人才培养实现新突破
大数据科学学院契合学校培养定位,逐步形成了“一个目标、双轮驱动、三方协同”的人才培养特色,即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校企(校)合作、双导师制”双轮进行驱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产业协会)、高校、企业(中学)等三方协同进行培养的人才培养特色。

数学专业“一个目标,双轮驱动,三方协同”人才培养特色示意图

计算机类专业“一个目标,双轮驱动,三方协同”人才培养特色示意图
“全过程双导师制”数学师范生教育实践项目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所谓全过程双导师制,是指师范生入学后,从大一开始为每一个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外导师根据师范生的教学计划进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长期的、综合的指导,包括教育理论指导、实习实践指导以及职业指导。校内导师与校外中小学指导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培养和引导学生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这一做法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

“全过程双导师制”数学师范生教育实践模式示意图

学院与南昌东方明珠学校共建就业实习基地
大数据科学学院一直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工作,2017年以来,学院与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尚学堂科技有限公司、曙光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承担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议育人项目四十余项,搭建了完善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通过该平台,学院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行部分实践教学、职业技能竞赛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等工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素养。

学院组织学生赴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实训
通过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断提高,自2017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省部级奖项200余项。

学生作品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学生作品获第八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学院团队参加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场合影
团学活动得到新发展
学院成立了由分管学生工作院领导、学工办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学风建设月检查组”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学风检查监督组”,建立监督反馈机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学生寝室网格化管理制度,切实解决好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就业等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安心学习;通过深入推进班级特色项目建设,以班风促学风建设。
学院以社团为依托,推进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学生互学互助制度的不断完善。组建计算机竞技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等学生社团,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教学技能、涵养师风师德。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时政热点举办了“时光的相遇”短视频大赛、“师道传承”板书展示大赛、“彩虹跑”打卡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每年组织学生队伍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化与专业相结合、党团班建设相结合的工作特色。


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学院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