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仲裁中心 时间:2024-07-07 作者:陈永福 点击: 摄影:王昭
7月5日,学校国际仲裁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新时代法治体系建设专家报告会在红角洲校区949会议室举行。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黄进教授,重庆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西南政法大学原校长付子堂教授,校党委书记裴鸿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原主任曹义孙教授等专家学者参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文龙主持。
付子堂、裴鸿卫、曹义孙、李文龙共同为学校国际仲裁研究中心揭牌。
裴鸿卫书记为黄进校长、付子堂校长、曹义孙主任、杜新丽院长、刘建飞会长颁发中心顾问证书,为罗时贵主任、王辉明副主任、陈永福副主任颁发中心主任聘书,为张志勋、章光园、许林波、熊五根、张家卿、陈冬杰、李丽清等中心研究员代表颁发聘书。
李文龙宣读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仲裁与调解专业委员会、中亚国际仲裁法院等机构的贺信。
中心顾问代表曹义孙教授讲话。他对学校聘任其为中心的学术顾问深表感谢,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仲裁的实质与功能。他表示,在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时代背景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司法部努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仲裁新目的地的伟大实践的背景下,国际仲裁将会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济纠纷解决发挥越来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学校成立国际仲裁研究中心紧紧把握了时代脉搏,并祝愿学校国际仲裁研究中心能够培育与建设仲裁新学科,为我国国际仲裁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裴鸿卫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教育部、江西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招才引智等方面强化省部合作,必将对江西加快补齐高等教育短板、全面建设教育强省,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正在积极努力探索进一步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国际法治理论研究,打造我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特色。他表示,将调配全校资源积极支持中心发展,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校与中心的发展。同时,对中心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开展“中心”工作;二是聚焦涉外法治理论研究薄弱区域,充分发挥“中心”国际法治研究优势;三是加强全国法治研究平台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一个多功能的创新型综合平台。
揭牌仪式后,付子堂教授一行参观了教学成果专题展。
付子堂教授以《新时代法治体系建设与党的纪律教育的历史发展》为题作专题报告。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吴志远主持报告会。省法学会秘书长喻斌,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文龙出席。
付子堂教授对我校国际仲裁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祝贺,肯定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感谢学校对西政校友的培养与支持。他总结经验并提出了“特色立校,优势强校”的办学理念,以朴实真切的话语寄语西政在昌校友,希望他们能够各自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彰显西政人的责任与担当。
付子堂教授从深刻认识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纪律处分条例在法治体系中的地位、党的纪律教育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五个版本与五大演进规律、2023版《条例》修订条文对照学习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贯通过去与现在,并通过一个个真实的警示案例提醒全体师生党员要将党纪学习教育与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一体贯通起来,真正做到学懂弄通、知行合一,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内容详实、生动精彩的专题报告。
该中心部分顾问、研究员以及行业内的其他专家学者,学校经济管理与法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百余人参会并聆听报告。
据悉,学校国际仲裁研究中心是2024年5月6日成立的校级创新型科研平台,中心主旨在于服务我校国际法治理论研究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主要职能和作用是创新发展我校国际法治理论研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社会服务的“产、教、研、用”一体化目标及成效。目前已聘请到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黄进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原校长付子堂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曹义孙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院长杜新丽教授、江西省法学会仲裁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建飞教授作为本中心顾问。目前中心研究员31人,主要由我国知名高校的专任教师与学者、国际仲裁实务专家组成。中心将借鉴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的运行管理机制,探索校内校外、省内境外的法治资源共建、共促、共享的发展模式。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