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5-07-16 作者: 点击: 摄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紧扣学校“入主流·顺潮流·创一流”发展主线,学校组建了“数字产业链头部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实习基地”。该基地聚焦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整合校企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技服务能力,为区域数字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创新平台和人才、智力支撑。
一、组建数字产业链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实习基地,对我校全面开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征程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十四五”以来,我校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在数字化课程建设、师资素养提升、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组建“数字产业链头部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实习基地”,既是深化前期成果的关键举措,更是全面开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征程的核心抓手。
1.建设基础:数字化转型为基地建设奠定坚实根基
一是学校高度重视基础条件改善。近3年来,学校投入7000余万元改造智慧教室、智慧语音教室和智慧机房。近3年,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智慧教学平台上线教师累计达4151人次,覆盖学生135621人次。依托中国大学MOOC、学银在线等建设在线开放课程53门,其中37门课程上线江西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31门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开设SPOC在线课程1440余门。近5年获批线上和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国家级6门,教育部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建设项目1项,省级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19项。与行企合作共建10门新型实验教学课程及配套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二是数字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大力支持师生运用智慧化空间或设备开展教学改革、师范生技能训练、学科竞赛等教学实践活动,推动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空间拓展与信息技术运用深度融合。2023年9月,启用数字化智慧教室以来,有1065位老师、407671人次学生、1724门课程使用超星学习通、智慧教室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
2.资源整合:头部企业赋能基地建设,驱动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
一是头部企业资源整合,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企业资源深度导入学校,将数字产业链头部企业真实项目、技术标准和岗位需求对接学校人才培养,形成“产业需求-人才培养-技术反哺”闭环;二是师资队伍能力跃升,夯实内涵发展基础。实施企业导师“三进”(进课堂、进教研、进评价)计划,教师“三化”提升计划,即能力工程化(分批赴电商类头部企业学习智能物流系统)、视野前沿化(组织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成果产业化(联合头部企业申报教育科技类专利、成果);三是质量保障体系升级,确保可持续发展。构建学生满意度、企业认可度、教师成长度和社会贡献度“四方评价”体系,完善“需求-反馈-改进”快速响应制度机制,每月收集企业需求,季度召开校企协调会,年度进行专业建设与调整论证。
3.特色彰显:职教师资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一是打造“数字职教师资”培养新高地。构建“师范+数字”双能力培养体系。课程融合,将头部企业数字化能力标准嵌入师范专业课程,开设《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践》《Agent数据分析工具智能体开发实战》等特色课程,联合企业建立“1+X”数字职教教师认证。二是构建“政校企”协同的区域数字经济服务平台。定制化人才培养,如联合头部电商平台培养“非遗数字化传播”、“农产品直播电商运营”人才;技术赋能中小企业,如与AI财务公司合作开展“江西小微企业财税数字化义诊”活动,师生团队提供咨询服务等;打造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智库,联合头部企业发布《江西数字经济人才需求白皮书》,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三是创新“教育链-产业链”双向赋能机制。师范生为企业开发“数字化内训课程”,共建“行业培训标准”,产业链反哺教育链,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
二、组建数字产业链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实习基地,抓牢数字赋能先行机遇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核心引擎的今天,学校以组建“数字产业链头部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实习基地”为战略支点,深度整合抖音等头部企业资源,从布局优化、模式创新、科研赋能、交流形态重塑四大维度切入,通过创新产教融合形态,系统协调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打造数字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江科师大模式”。
1.布局优化:数字化转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一是构建“需求导向”的专业集群。依托物联网等数字赛道,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教育大数据”等交叉专业群,将VR内容开发、在线课程设计等企业项目融入课程体系,培养既懂技术又懂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数字人才蓄水池。二是实现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三年,学校已撤销16个低匹配度专业,新增6个数字领域新兴专业。数字产业链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实习基地建立与实践检验,无疑能促进学校更为深刻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我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更为全面把握各专业与经济社会需求匹配度,确保专业设置调整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三是完善“虚实融合”的实训体系。企业场景导入实训体系,引入零售智能供应链平台、物流自动化系统等真实场景,学生可参与需求预测、智能补货等实操项目。开发“数字营销”“智能制造”等模块化课程,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流量算法等技术,提升课程实战性、针对性、有效性,大力提升企业社会对我校培养人才的认可度。
2.模式创新:数字化人才培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一是实施“双导师制”协同育人,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近3年,我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共同讲授的课程数为113门。通过基地建设,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师生共同参与头部企业“短视频内容创作”等项目,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双向发力,消除以往实施“双导师制”协同育人机制障碍。二是构建“能力本位”的评价体系,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将“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可考取“人工智能训练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结合阿里云等大数据技术,动态监测学生编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指标,可以系统为学生生成数字素养画像,个性化推荐学习成长路径,为实现人岗精准匹配通过评价方法和路径。
3.赋能科研:持续释放数字化潜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一是共建联合科研平台,攻克产业技术难题。如生命科学院等理科学院准备携手数字头部企业,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开发,并共同解决产业技术难题;二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区域创新引擎。依托头部企业平台,建立“教师科研成果-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机制,共研共享共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
4.合作交流新形态塑造: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一是促进政校行企协同。目前,我校获批教育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开发项目和专业建设点项目12个。承担国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省级中等职业学校“双师”素质提高培训等项目,举办各层次、各类型职教师资培训160余期,培训职教师资近2万人次。基地可以通过发布合作研究课题纽带,围绕政校行企共同关注的有关基本问题,协同攻关建立“数字职教”标准,如“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测评体系”,应用于全省职业院校办学、教师素养等评价,为全面提升我省职业院校师资能力水平作出学校更大贡献。二是拓展国际合作网络。与企业共同开发“AI+教育”等系列国际认证课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海外实训基地,如“跨境电商实训中心”,既能拓展国内学生国际视野,又为讲好中国故事吸引友华学子关注中国发展、留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开辟新渠道,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为“以我为主”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提供“江科师大”范式和作出“江科师大”贡献。
三、组建数字产业链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实习基地,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促进高质量就业意义重大
当今时代,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而高质量就业则是检验产教融合成效的关键标准。学校通过组建“数字产业链头部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实习基地”(下称基地),深度整合数字产业链头部企业资源,构建“实训-实习-创业-就业”全链条育人体系,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就业质量提供强有力支撑。
1.实训体系:以真实场景培育创新创业意识
一是企业级项目驱动创新实践。基地可以提供学生参与需求预测、智能补货、路径优化等项目,运用运筹优化、深度学习等技术解决真实供应链问题,培养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二是跨学科协作激发创新潜能。基地鼓励学生组建跨专业团队,从短视频策划、拍摄到直播运营,全程参与内容创作与流量变现,培养内容生态运营能力。
2.实习平台:以产业需求锤炼实战能力
一是头部企业实习岗位直通。数字产业链头部企业可以提供智能仓储、自动化分拣等实习岗位,从而让学生深入掌握数智供应链核心技术。二是行业导师一对一辅导。各头部企业行业导师入驻基地,实现一对一辅导帮带,可以指导学生优化“需求预测模型”,将预测准确率提高10%;电商平台运营导师辅导学生策划“非遗文化”短视频系列,单条播放量拟突破百万。三是实习成果转化创业项目。各头部企业可以指导实习成果转化创业项目,如与头部企业合作,学生在实习期间开发的“校园智能配送系统”等系统,经优化后可以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注册公司承接高校配送业务。
3.创业孵化:以生态资源赋能初创企业
一是企业级孵化平台支持。如电商头部平台一旦开放内容安全审核、AI算法训练等API接口,学生团队就可以开发的“AI绘画工具”接入API后,日活用户将增长5倍;二是产业资源对接加速成长。“创作者服务计划”为基地学生团队提供流量扶持、商业变现指导,孵化出“江西美食探店”等百万粉丝账号,单账号年收入拟超200万元。
4.就业质量:以产教融合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一是就业率与薪资水平双提升。根据麦可思发布的《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6199元,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领域持续领跑,算法工程师起薪可达12K-18K/月,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为代表数字产业链专业就业率超98%,远超传统行业;二是就业领域与岗位层级跃迁。毕业生从传统岗位向“数字营销经理”“供应链数据分析师”等高附加值岗位转型,不仅拓宽了其就业领域,更显著提升了其职业发展空间、薪资水平和产业价值。三是校友生态与终身学习支持。本基地是与校友企业共同引进头部企业,基地拟建立“校友企业家联盟”,抖音等数字头部企业高管担任创业导师,为毕业生提供终身职业咨询与资源对接。
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校强化与数字产业链头部企业合作,整合学校数字产业链头部企业资源,通过数字产业链头部企业的全方位赋能,组建“数字产业链头部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实习基地”,并将其打造成“人才培养的新高地、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对我校全面开启应用型大学新征程,高标准履行大学职能,高质量推进内涵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