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5-10-19 作者: 点击: 摄影:
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立即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发扬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以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教务处处长毛志强: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的回信,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立足师范教育的本职,努力培养更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那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科研处处长陈振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这为我们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科研管理与成果转化部门,我们一方面要深化教育教学与科研创新的融合,注重从0到1的原创性科学研究,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要聚焦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科研人员进园入企,切实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指引,坚定信心,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科技力量。
研究生院院长朱五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的回信后,我深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战线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将弘扬扎根一线的精神,聚焦农业领域关键科学问题,深化学校农业领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以回信内容为动力,坚持科研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为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元宇宙产业学院党委书记涂晓群: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的回信深刻阐释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我深感这既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更为我们深化产教融合指明了方向。作为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二级学院,元宇宙产业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过程。我们紧密对接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依托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成果,创立“红数苗”品牌,开发“VR重走长征路”等特色课程,构建了“专业共建、课程共创、人才共育”的产教融合新机制,让“党建红”引领“数字蓝”,为人才培养注入强大精神动力。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政校企行”命运共同体,打造“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全链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郜志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我们倍感振奋。一方面,我们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深刻体会到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坚实根基。另一方面,我们深刻体会到高校承担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重大职责,更深刻体会到思政课教学要及时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胡志宏: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指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作为高校教师,这也为我们今后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科研中我们要注重科技创新,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既要系统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与能力,也要注重培育学生对所学专业热爱之情,切实培养出符合国家需求的专业人才。
教育学部黄漫远教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不仅是对农业院校的殷切期望,更是对高等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使命担当的深刻诠释。当前,我校奋力实现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突破,正是为了更好回应国家在教育现代化、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战略需求。我们要以此为动力,聚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强化教育研究与农业、科技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努力培养既懂教育规律、又心怀“国之大者”的优秀人才,为实现教育强国、农业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先进电子材料与器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石伟楠博士: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为我们高校科研工作者指明了奋斗方向。我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努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兼具精湛技艺与责任担当的创新型人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在日常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我将主动将光电子技术与智慧农业、生态监测等国家战略领域深度融合,致力于解决农业中的实际“测不到、看不准”难题,引导学生在攻克产业瓶颈中定义科研价值,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文学院团委书记(挂职校团委副书记)白露: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心中倍感温暖,肩头更觉责任千钧。我们团学工作者,必须善用“大思政课”,不仅要引导青年学子在课堂里“读万卷书”,更要鼓励他们走向广袤田野“行万里路”,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自找苦吃”、淬炼真知,把“知农爱农”的种子深植学生心田,激励更多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青春汗水挥洒在强农报国的征程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化学化工学院团委负责人李彦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后,我深感责任重大。化学化工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土壤改良、绿色农药研发,还是农产品深加工,都离不开化学技术的支撑。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开展更多的学术文化类活动,通过“三下乡”“文明实践”等实践载体,让学生既懂理论又善实践,真正成长为“知农爱农、兴农强农”的新时代使者,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外国语学院2024级英语(一本—公费师范)1班余诗琪: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作为一名英语公费师范生,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架起连接乡土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桥梁。未来我将投身乡村教育一线,带领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农业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篇章,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材料与能源学院2024级材料化学1班王奕哲:习近平总书记信中强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这让我意识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材料、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支撑。虽不在农大,但同样肩负科技报国的使命。今后,我将更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国家需求结合,在材料合成与性能优化中探索服务农业的新路径,为实现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教育学院2023级小学教育(师范)1班刘佳琪:无论是培养农业人才,还是培育少年儿童,教育的核心都是“立德树人”,都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要学习扎根土地、服务国家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脚踏实地、热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为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年贡献力量。
下一条:裴鸿卫调研吉安中专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