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深耕赣鄱文化 共话学科发展

学校召开江西文化遗产与文物学科建设研讨会

来源: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时间:2025-11-12 作者:彭志才、曾丽花、江可为 点击: 摄影:蒋逸、袁雪

11月8日,学校在红角洲校区图书馆第三会议室召开“区域・文物・历史——江西文化遗产与文物学科建设研讨会”。副校长吴志远,来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省博物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吉安市博物馆、靖安靖窑陶瓷坊等省内外文博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


吴志远指出,学校在旅游管理、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领域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在“文物”领域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构建起“文史旅贯通、产教研融合”高质量文旅融合人才培养新格局。希望学校文物学科坚持高峰引领、交叉赋能、服务导向,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再上新台阶。

开幕式上,举行了文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吴志远为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主题报告环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典藏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潘旭辉作题为“经纬交织 博观约取——文物知识广度与深度对学科研究的意义”的报告。他提出,文物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如同经纬交织,二者的交融与碰撞是学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彰显了跨学科研究的前沿价值。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习罡华以“洪武年间庐陵铁十字架与南昌万寿宫铁柱关系考析”为题,通过爬梳史料,指出庐陵铁十字架与南昌万寿宫铁柱是波斯文化中国化在不同时代的产物,二者具有内在联系,为江西地区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

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环节,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挂职)彭志才传达了2025年全国文物教指委年会精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学校文物学科建设展开深入研讨,认为应立足江西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强化跨学科融合,推动历史学、考古学、材料科学、数字技术与文物研究深度结合,培养兼具学术素养、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下午,与会师生代表前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师生们直观地感受了江西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厚重底蕴,为后续研究与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

研讨会搭建了省内外文物学科交流合作的新平台,为江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文物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开幕式由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秦著红主持,该院副院长张澜主持主题报告环节。研究生院副院长刘聪聪,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院副院长苏永明,期刊社分管《地方文化研究》副社长吴启琳以及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领导和师生代表60余人参加研讨会。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