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文学院“瓷韵文心”实践队

来源:文学院 时间:2024-07-29 作者: 点击: 摄影:

7月3日至9日,文学院“瓷韵文心”实践队赴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荷塘乡童坊村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活动紧密围绕“红色教育”铸精神、“黄色勤耕”悟农垦、“古色传承”塑自信、“绿色发展”护生态、“酱色匠造”促振兴五个方面展开。

图片

追寻英烈足迹 接续红色薪火

红色当阳,做红色文化的“守望者”。实践队以烈士纪念塔、荷塘红色精神教育展馆及红色书院为“思政课堂”,以文物资料、烈士后代的口述史为“教材”,创新思政教育。

在烈士后代童其鑑动情的讲述中,同学们了解到革命烈士童贵宝“银杏树记英烈魂”的事迹,再次温故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斗争的历史,为革命烈士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感到震撼。同学们在活动中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立志用红色基因砥砺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厚植家国情怀。

图片

挥洒青春热忱 感悟农垦精神

稻黄地肥,做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垦荒者”。实践队前往廉洁文化教育展馆参观学习,荷塘乡农垦馆馆长童景秀深情地回忆道:“20世纪60年代,荷塘农垦人正是凭借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将这片荒山荷塘,一步步建设成了‘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泥湾’。”同学们聚精会神,仿佛听到历史的回响。走进放映厅,通过观看《走进荷塘》纪录片,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下乡干部们立志改变山区面貌的决心;在农垦工具展览区,同学们具象化地理解先辈们开荒拓土的艰辛岁月;在亲身体验田间劳作过程中,同学们挥洒汗水,体验劳动之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荷塘农垦精神。

图片

古韵悠长承文脉 文化自信耀山河

古色流芳,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践队前往殊源坞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深入了解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竹编技艺。洪东亮老师满脸自豪地拿起身边一个又一个自家收藏的“教具”,述说它们背后复杂的工艺流程。“要先选一棵好的毛竹,锯开、洗净、绞平,再进行劈篾,然后煮篾……”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讲解一起进入了竹编的世界,感慨技艺的精妙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意义。

图片

践行生态文明 护佑绿水青山

绿野扎根,做生态宜居的“守护者”。实践队带着镰刀等工具走进荷花塘,与当地村民一起赤脚下塘、埋头弯腰,认真清理塘中的杂草、杂物、树木残枝等。河岸周边常常散落有生活垃圾,同学们手持着扫把、钳子等工具认真清理,还乡村一条秀美、清澈的河流。同学们还积极向周边居民宣传环保理念,倡导大家着力打造“水畅、河清、景美”的良好生态愿景。

图片

​调研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酱香四溢,做产业兴旺的“筑梦者”。实践队前往“幸福酱坊”生产基地,见证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同学们调研参观了酱坊的种植基地、展示厅、生产车间,了解到酱料的选取立足当地特色资源,讲究“就地取材”,酱品别具一番风味。同学们与基地工作人员共话发展,深刻感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期待见证当地乡村振兴的新成效。

图片

探寻五色文化,共筑大美荷塘。文学院的青年学子深入基层,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做新时代奋进有为的思政人,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