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5-07-05 作者:甘文妍 田叶 袁杰 点击: 摄影:
近日,我校“‘碳’索新农村”社会实践队深入江西省湾里区牛岭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以“双碳目标”为笔,以“乡村振兴”为卷,将课堂所学融入乡村沃土,通过扎实的劳动实践、深入的村情调研和热忱的服务奉献,在田间地头践行青春使命,为牛岭村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低碳躬行铸担当,汗水淬炼生态绿
实践队创新打造"碳足迹劳动课",将劳动教育与低碳理念融入乡村振兴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青春担当。队员们手持碳排量表参与河道整治,通过垃圾分类指导减少碳排放1.3吨;参与农田除草、果蔬种植等农事活动,亲手栽种绿色绿植和蔬菜100余株;在"青年示范田"实践循环农业,建立厨余堆肥池2处,实现有机肥就地供给。带队老师周晏悦说,“每个劳动环节都嵌入碳知识,让青年汗水中感知生态振兴的重量。”
碳迹寻访察民需,步履丈量振兴路
为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实践队走访村民家庭20余户,开展“乡村振兴满意度”问卷调查,形成近万字的调研报告。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围坐交谈,记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建议23条;走访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庭,建立帮扶档案15份。调研中发现村民对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的迫切需求,团队当即制定了直播助农培训计划。
碳学萌发育青苗,童心播种未来林
实践队为牛岭村的孩子们开展了一次“探秘自然·破茧成蝶” 主题科普活动,将双碳知识融入自然教育。通过蝴蝶标本展示、生命周期动画讲解、翅膀彩绘DIY,实践队成员指导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300件蝴蝶工艺品等趣味互动,为百余名孩子打开自然科学之窗。这堂充满欢笑与惊叹的“蝴蝶课”,不仅填补了乡村科学教育的空白,更在百余位孩子心中点燃了亲近自然、探索未知的热情火苗。
碳惠服务暖乡间,星火点亮乡村美
实践队构建“碳惠服务体系”:组建村民碳排放积分小程序,实现家电维修、健康义诊等服务与低碳行为挂钩;为孤寡老人安装节能灯32盏,年均可省电1600度;帮助村委会建立电子档案系统,节约用纸1.2万张。同时,引入碳汇概念,推动村集体林场开发VCS林业碳汇项目。该村村支部谌书记看在眼里,暖在心头,“这些‘碳法子’既实在又新潮,给乡村带来绿色新动能!”
目前,“碳”索新农村实践队已建立长期帮扶机制,下一步将聚焦电商助农、生态旅游规划等领域深化实践,开展乡村音乐会、七一快闪、牛岭旅游路线规划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队员朱昕媛在小组总结会上动情地说:“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事业。这几天的经历让我们读懂了中国乡村,也找到了青春奋斗的方向。”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