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材料与能源学院 时间:2025-07-08 作者:徐浩 苏凯 陈籽莹 点击: 摄影:白家恒 王晶 成梦琴
6月26日至7月1日,材料与能源学院“薪火筑梦”社会实践队前往丰城市隍城镇等地开展暑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暑期社会实践“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探锣鼓古韵 承非遗匠心
6月27日,隍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热闹非凡,实践队员们在非遗传承人陈峻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学习花镲锣鼓这一传统技艺。陈峻从花镲锣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讲起,深入浅出地讲解演奏技巧与节奏把控,并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实践队员们从最基础的鼓点与镲声练起,一遍又一遍地磨合,力求精准呈现每一段曲牌的独特韵味。 据考证,丰城花钗(镲)锣鼓,萌芽于南宋时期丰城荣塘镇龙光书院,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这种以唢呐、锣和钗(镲)等打击乐并重的小型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民间普遍称为“吹打”,成型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民国初期,普及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长期传承不绝的一种地方民间风俗器乐艺术。
“花镲锣鼓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我们有责任学好、传承好。”实践队员陈籽莹说道。
谱基层新语 沐乡风新晖
“婚事要新办,绿色迎亲要节俭…”竹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上空回荡着《移风易俗做榜样》的诵读,实践队员们用微宣讲传递移风易俗故事,生动展现了旧风俗的退场与新风尚的兴起。
“叔叔阿姨,移风易俗是改变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的风俗习惯,树立新的、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实践队员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讲解什么是移风易俗,发放“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相信科学”的倡议书,向村民们分析因盲目攀比、大办红白喜事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弊端,呼吁大家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鼓励居民弘扬文明新风,做移风易俗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践行者,把移风易俗的观念传递到每个人心中。
“薪火筑梦”社会实践队来到甘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课堂进基层”活动。队员们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书法知识,从笔画的起承转合到字形的结构布局,还指导孩子们进行基础笔画练习,耐心纠正执笔姿势,帮助他们筑牢书法基础。孩子们与实践队员们围坐在一起,用稚嫩的笔触在长卷上留下充满童趣的印记,共同创作出一副副有关文明乡风、移风易俗的集体作品。
安全促成长 温情传关怀
“生命只有一次,溺水只差一念。”夏日的丰城市隍城中学课堂里,“薪火筑梦”社会实践队员化身“安全卫士”,用鲜活案例与简易消防实验敲响防溺水、消防安全的警钟。
“同学们,防溺水‘六不准’具体是哪‘六不准’呢?”讲台上,实践队指导教师徐浩化身“安全宣讲员”,以疑问开启课堂,围绕防溺水、消防安全知识展开讲解,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防溺水、消防“妙招”。讲台下,学生踊跃举手,竞相抢答,课堂秒变安全知识“闯关现场”。实践队员杨涵钧、张欣慧、白家恒利用白醋、水瓶等简易道具进行灭火等消防实验,邀请青少年上台实操演示的方法来确认同学们掌握消防要领,正确树立安全意识。
赓续红色路 传承薪火情
胡占魁革命事迹陈列馆,这座承载着第一位丰城籍党员革命烈士胡占魁事迹与无尽哀思的殿堂,坐落于丰城市坑里古村,自建成以来,这里便成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实践队员详细了解胡占魁烈士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了解到众多英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的英勇斗争和无畏牺牲,观看了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英烈的故事,气壮山河;英烈的精神,长存世间。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切实行动为乡村振兴和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照亮科普路 深入孩童心
薪火筑梦”社会实践队在圳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启了趣味科普之旅。在趣味化学实验课堂中,团队成员以“理论讲解+动手实践”的形式,带领孩子们完成了“非牛顿流体”“魔法变色”等神奇实验。当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瞬间喷涌成“牙膏”,当无色溶液在试剂混合后变幻出绚丽色彩,孩子们的惊叹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求知的目光中闪烁着对科学的热爱。
在环保知识科普环节,团队成员通过生动案例讲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揭秘可降解材料的环保原理,并通过亲手制作纽扣花,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访本土企业 助产业升级
实践队赴丰城市洪仁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公司负责人陈洪仁介绍,公司是专注于机械设备加工、维修、制造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捷和电机、华伍股份等大型企业提供模具治具和零部件加工服务;同时承接电厂、焦化厂等企业的设备维修项目。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有序进入生产车间。首先参观了精密机械加工区,亲眼见证了材料到高精度零部件的加工全过程,包括CNC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先进设备的操作演示。同时还参观了质量检测中心,了解了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流程。在参观过程中,社会实践队指导教师孙泉与企业专家就人才培养合作、产学研协同、就业供需对接等方面开展交流。深入探讨后一致认为,实践队员们既要扎根专业深度,亦需拥抱科技浪潮,通过校企协同、数字化赋能等,成为具备前瞻力与技术实操的复合型人才。
身为丰城人的实践队员苏凯也参观调研之后感慨道:“通过今天在企业的参观调研,我才真正意识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下,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在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努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薪火筑梦”社会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已圆满落幕,这支青年队伍用脚步印证着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誓言,让实践的锋芒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淬炼出更耀眼的光芒。未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还将持续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结合专业特色,为社会贡献青年学子的力量,在实践中提升与成长。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