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5-07-11 作者: 点击: 摄影: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3日,化学化工学院“星火传夏”实践团奔赴吉安市金坪民族乡,开展为期七天的“民族共兴 乡约力行”主题社会实践。这支充满朝气的队伍,以青春脚步丈量热土,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民,在田间地头、村寨巷陌间,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动人画卷。
同音筑桥,打通振兴“语言动脉”
“人人都讲普通话,千言万语绘中华!”实践团成员化身“推普先锋”,活跃在金坪街头巷尾。他们精心设计宣传海报,走进村民家中耐心讲解普通话对信息互通、技能提升、融入大市场的重要性。
在“童心港湾”课堂,趣味横生的“猜字谜”“汉字拼图”和绕口令比赛,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掌握规范用语。稚嫩的童音认真跟读,规范的汉字在笔尖流淌,一条条连通更广阔世界的“语言通途”正在铺设。
多元交融,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作为国家民委互嵌式发展试点区,金坪乡生动诠释着“空间共聚、经济共融、文化共享”的实践。实践团成员沉浸式体验多元文化魅力:穿梭于侗族鼓楼、瑶族吊脚楼之间,在八寨集市感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厚情谊。
夏季村晚上,一曲创意编排的《稻香》在民族舞台唱响,身着素色演出服的青年学子与飘扬的各色彩带共舞,“那一刻,我真实触摸到了文化交融的温度,”队员袁誉凌在日志中深情写道。
在老兵黄世宁家中,青年们聆听他讲述烽火岁月中保家卫国的壮举,以及战后带领归国华侨克服语言障碍、习俗差异,“手把手教,心贴心融”的动人故事,斑驳的军功章映照着超越血缘的民族深情。
青春助农,激活产业蓬勃生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在“小燕子鲜果采摘园”,实践团架起直播设备,化身“新农人”。“皮薄多汁,清甜入心!”充满活力的吆喝声瞬间点燃直播间,翠冠梨订单如雪片般涌入。短视频记录梨园丰收景象和果农辛勤劳作,助力金坪好物“出圈”。 新农人冷小燕提出的深化农文旅融合、为产业注入青春动能的建议,也为金坪振兴开辟了新思路。
青年学子还深入田间地头,在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石玉莲的指导下,亲身参与葡萄抹芽农事,汗水中领悟“振兴需躬身”的真谛。石玉莲书记“一步一个脚印埋头干”的实干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个人。
童心港湾,播种未来希望之光
乡村的希望在孩子。在新民文化礼堂的“童心港湾”,实践团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课程:防溺水安全教育通过情景模拟筑牢生命防线;民族团结课堂以友好故事、团结歌谣和民族语言问候,播撒“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趣味知识课堂激发好奇心,普通话朗读比赛提升表达能力。成员们俯身倾听孩子心声,陪伴阅读绘画,在信任与欢笑中守护童心向阳生长。“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工程’,守护这些幼苗,就是守护金坪的未来。”实践团成员深有感触。
薪火相传,青春书写振兴答卷
七日的躬身实践,是生动的国情教育课。从推普课堂的琅琅书声,到村晚舞台的团结欢歌;从直播助农的云端热浪,到田间地头的汗水挥洒,“星火传夏”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的广度,用心灵感受民情的温度,用智慧与汗水为金坪民族乡的振兴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青春笔触。正如他们在村晚舞台上的铿锵宣言:“路就在前方,我们将用心体会,用爱铺垫,用行动创造!”这青春的星火,正汇聚成推动民族共兴、乡村共富的磅礴力量,在金坪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书写着“各民族共融共兴,新时代同力同行”的崭新篇章。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