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4-09-09 作者: 点击: 摄影: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为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引导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暑期期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开展“行走的大思政课”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课“搬”出校园、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好青年的“青春答卷”。
学校共青团进一步以社会实践为抓手,以红色文化为载体,不断创新红色实践育人途径,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在“家门口”的思政课中、在“田间地头的金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校共组建108支“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组成志愿宣讲团、社会实践团、文化传承团、基层服务团、民族团结团等,共5000余名学生参与,深入覆盖省内外62个县市区,围绕科技创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热点内容,创新性融入国防教育、红色快板、红色传家宝等学校重点特色工作,积极推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暑期大思政社会实践、“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项目融合开展,并动员上万名学生回到家乡开展“返家乡”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获得了省级以上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累计报道次数共525篇,有效提升了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教育效果。
凝心铸魂——寻访红色遗迹,汲取奋进力量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元宇宙产业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等各学院小分队以及校团委“青春有志+”社会实践队,纷纷踏上了前往上饶市弋阳县、德兴市,上饶市裴梅镇,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抚州市东乡区,宜春市上高县洋港村以及井冈山市等多个城市乡镇的征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参观学习了方志敏纪念馆、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王震纪念馆等众多红色历史遗迹。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不时驻足观看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展品,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与曾广东等老党员、老革命先辈们的热烈讨论,更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党员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此行不仅深化了队员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更激发了他们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通过这样的实践,青年学子们表示将革命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贡献力量。
实干笃行——筑梦乡村振兴,躬身田间地头
暑期“三下乡”活动期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美术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学院小分队以及校团委“青春有为+”社会实践队,分别前往九江市瑞昌市,南昌市安义县长均乡、井冈山葛田乡古田村、共青城市泽泉乡、景德镇市浮梁县诰峰村等村镇,走进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同学们不仅戴上草帽,手持秧苗,化身“稻农”,更在实践过程中为当地农业产业进行品牌建设、产业升级,同时创新性地结合当代热门“数字赋能”技术,开启“助农直播”,以新颖的方式让大众了解这些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此外,“青春有为+”社会实践队不仅以满腔热情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更以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60天来,队员们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在白沙村精心策划并实施了多个特色景点布置项目,从老屋的改造重生,到房屋外墙的艺术装饰,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团队的匠心独运。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传承白沙村的文化底蕴,实践队还创新性地推出了行进式剧本游《白沙秘影》,让游客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切身体验到白沙村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还能在原创剧情中的解谜与互动中加深对乡村的理解与情感联结。“青春有为+”实践队的“爆改”乡村的故事获得了江西卫视新闻联播长达两分钟的专题报道,这份殊荣在全省数万支社会实践队伍中独树一帜,彰显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坚定立场不仅是对个人信念的坚守,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青年学子们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之上,用知识和智慧助力农村发展,用热情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蓄力赋能——深耕社区行动,服务基层治理
在暑期“三下乡”活动期间,该校音乐学院、大数据科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各学院小分队以及校团委“青春筑梦”实践队、“繁星”宣讲团实践队分别奔赴南昌市青云谱区、赣州市信丰县、南昌市进贤县、宜春市丰城市丽村镇、南昌市新建区乌沙河社区等多个地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敬老院和“童心港湾”,实践队员们通过组织文艺演出、互动游戏和手工制作等活动,为老人们和孩子们带来了欢声笑语,让爱与关怀温暖了他们的心灵;深入社区生活,实践队员们为居民义务维修家电,开展了反诈骗知识的普及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居民们详细讲解了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此外,队员们还积极参与了当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河岸的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改善了河流的生态环境。他们还通过悬挂标语、发放宣传单和现场讲解等方式,普及了防溺水知识,提醒居民特别是儿童注意水上安全。通过这些具体而富有成效的活动,实践队员们不仅服务了社区,也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
求真务实——守护非遗瑰宝,传承中华文脉
该校化学化工学院、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的青年实践小分队,纷纷深入南昌市安义县、上饶市婺源县、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景德镇市昌江区荷塘乡童坊村、九江流芳豆香小镇等地,切身体验和学习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队员们不仅近距离观察了这些非遗的制作流程,还与技艺精湛的传承人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他们参与了非遗技艺体验,从而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一位传承人的话语:“手艺,能守住就很不容易了!”深深触动了每一位队员的心灵,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了非遗传承的艰辛与重要性。通过这次实践,队员们不仅学到了宝贵的知识,更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与责任感。
赣疆情深——聚焦民族团结,绘就福籽同心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红星照赣疆”民族团结实践队开展了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南昌市新疆籍商户中,实践队队员们不仅帮助商户提升普通话水平,还通过劳动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增进了商户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与理解。实践队还深入新疆克州阿克陶展示馆,了解新疆特色产品,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进一步促进新疆与江西的经济交流。此外,实践队还走进少数民族村落,开展普通话推广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红色歌曲活动,让村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在探寻红色足迹方面,实践队成员们参观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南昌市第二附属医院和邱娥国同志事迹宣讲室。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实践队不仅增强了民族团结的意识,还为新疆籍商户和少数民族村落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实践队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积极促进赣疆两地的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未来,“红星照赣疆”民族团结实践队将继续致力于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事业,为推动民族团结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同频共振——把握发展大势,感悟时代脉搏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子们深入乡村,将前沿科技与现代农业的创新性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推广与乡村文明建设相结合,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该校材料与能源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各学院小分队以及校团委“青春有为”实践队,纷纷前往德安县恒丰农业科技园、畲族蓝家农业产业园、抚州市东乡区蓝莓、雷竹、甜瓜种植基地、井冈山古田村科技大棚、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长均乡“水韵白沙2.0版”“艺术水田3.0版”项目建设基地等地,实地参观调研,深刻感受到了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带来的高收益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现代农业的创新活力,也让他们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事业中;与此同时,幸福心理实践队深入宜春市上高县泗溪镇洋港村,开展了“心理健康青春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创新性地实施了“五育并举”活动,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方位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沉浸式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孩子们不仅培养了爱国情怀和坚毅品格,还通过红色主题小游戏、角色扮演、绘画表达等形式,深刻理解历史英雄故事,激发爱国情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学子们深刻体会到,青年学生既要在课堂上学习真学问,也要在实践中锤炼真本领。
在“三下乡”的征途上,青年学子们在服务中快速成长,在担当中日益坚韧,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将不断团结广大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事业中,鼓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信自强,刚健有为,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https://www.jxxw.com.cn/content_html/html/55/p/pc/2024/09/132442843.html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