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江西思政】AI之光映沃野 青春智绘新乡村——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小红匠”实践队赋能金溪何源村数字乡建

来源: 时间:2025-07-21 作者: 点击: 摄影:

在数字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的时代征程中,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小红匠”实践队2025年7月深入抚州市金溪县何源村,开展“AI赋能乡村”主题实践。实践队以青年科技力量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通过系统性乡村调研、精准化AI技能培训、沉浸式赋能乡村改造、深层次共创数字作品四步行动,探索智能科技深度融入乡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路径。“小红匠”社会实践队作为参加“2025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的队伍代表,其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获《江西新闻联播》报道。

深扎乡土肌理 擘画数字图景

实践队抵村伊始,即刻投身细致入微的乡村调研。队员们穿行于古祠深巷、阡陌田间,以科技视角系统捕捉清九公祠、特色民居、巷道肌理、石刻家训、砖雕纹饰及金色稻田等核心文化符号与生态景观。运用前沿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他们对采集影像进行智能增强——精准优化细节、显著提升清晰度、生动还原历史色彩,使沉睡的砖石木雕与农耕印记在数字空间焕发新生,初步构建起承载何源村历史文脉与生态本底的“数字肌理库”,为后续赋能筑牢坚实数据基石。

点燃数字星火 培育内生力量

依托调研建库成果,实践队于南园会议室架设“科技讲台”,组织面向村民的AI技能培训。队员们系统指导村民运用智能手机及AI工具优化图像:模糊泛黄的老照片瞬间清晰可辨,黯淡的村景重现往日光华。这一“旧貌换新颜”的直观效果,极大激发了村民兴趣。现场村民踊跃尝试美化家乡风景照,青年群体更热烈探讨数字宣传应用场景。此次培训不仅使村民掌握了基础AI图像处理技能,更点燃了其运用数字技术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为乡村数字化改造培育了关键内生力量。

科技唤醒乡愁 共绘发展愿景

培训成果迅速转化为浸润乡土的改造实践。实践队携AI优化的影像成果深入村巷:修复的旧照与长者在街角重逢,清晰画面瞬间激活尘封记忆,历史故事在娓娓讲述中鲜活流淌;在清五公祠展示AI生成的新老对比图与规划构想,家园价值与发展潜力跃然眼前,强烈激发村民认同感与共建意愿;移步金色稻田,对比AI优化照片与实景,村民惊喜指点饱满谷穗与蜿蜒田埂的细节,切身感受科技捕捉土地律动的精妙。这些数字影像如同时空纽带,巧妙连接何源村的厚重历史与蓬勃当下,深化了村民对家园变迁与未来潜力的理解,使前沿科技成为凝聚乡情、共绘振兴蓝图的温暖桥梁。

智慧凝结乡情 共创数字未来

基于前期积淀的“数字肌理库”、村民新生的AI技能与高涨的乡建热情,村民与“小红匠”队员携手开启数字共创。双方共同运用AI优化影像素材,持续丰富何源村“数字记忆库”。村民们积极实践所学,亲手美化家园风景、修复家族相册,创作饱含深情的数字作品。围绕如何将数字资产应用于家乡宣传、乡村旅游开发、乡土文化传承等议题,村民与实践队员展开热烈讨论,共谋发展良策。这些共创成果不仅是技术赋能的结晶,更是村民乡愁与智慧的数字化升华,承载着对何源村美好未来的共同期盼,生动诠释了“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使命担当。

此次实践,“小红匠”们以科技为笔、乡情为墨,在何源村书写了人工智能赋能乡土发展的时代答卷。他们用镜头解码乡韵,以AI激活价值,借影像凝聚人心,探索出一条数字化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之路。技术迭代奔涌不息,服务乡村发展的赤子之心与创新探索永不止步。在科技赋能与村民内生动力的双重驱动下,何源村的振兴征程必将如村前奔涌的溪流,汇聚数字活水,润泽乡土沃野,奔向生机无限的未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OTM4MDMzMA==&mid=2247616933&idx=3&sn=d3f3e407e73fbc0e143e92b03b5d0550&chksm=eb2fbc61af7922d8610c401dc609fa8278f7cc2708e0e1c080c76d04df18d04060d487c0aaa5&mpshare=1&scene=1&srcid=0721myncJjEh5cI0vDyyeoOv&sharer_shareinfo=6ac6039823cf8384cfc25f99bffbee31&sharer_shareinfo_first=6ac6039823cf8384cfc25f99bffbee31#rd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