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内合作促进中心 时间:2025-07-24 作者:郑劼妤 点击: 摄影:
“用心做教育,用爱为人师”是他始终如一的信念。他用耐心和爱心为孩子们点亮前行的道路,用启迪的光芒温暖学生们成长的每一步。作为一位扎根于乡村的教育者,他在乡野田间撒播知识的种子,以赤诚的胸怀、无私的奉献,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明灯,用二十余载的坚守诠释教育者的担当。他,就是我校1994级校友、江西省南昌县南新中学教师熊春文。
南新中学地处鄱阳湖畔,是南昌县最边远的乡村学校之一。二十五年前,在我校求学的熊春文看到家乡教育资源落后的状况,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学成归来后,那一份改变家乡教育的初心,推动他带着知识的行囊回到这片热土,开启了他的教育生涯。
在南新小学,他见证了乡村教育的不易与艰辛。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熊春文深夜仍在修改教案。当连续的暴雨让道路变得寸步难行,熊春文早起一小时只为不耽误上课时间。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着他如此心甘情愿地付出时,熊春文微微一笑,说是孩子们那充满求知欲的眼神和纯真善良的笑容。之后,他进入了南新中学,兼任数学老师和班主任。面对简陋的住宿条件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他毫不退缩,如同一棵悬崖峭壁上孤傲的松树,咬定了教书育人这座青山绝不放松,不管怎样的挑战与困难,都动摇不了他的决心。一场意外导致熊春文的脊背受损,这位倔强的乡村教师怕停课会打乱几十个孩子的学习节奏,忍痛坚持上课。看着老师带病上课的身影,学生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随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相关政策的推进,南新中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于表现出色,熊春文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南昌市先进个人”“南昌县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丰厚的教学成果和卓越的教学能力让熊春文成了人人称赞的“明星教师”。面对更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会,他果断拒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守乡村。听着南新中学里朗朗的读书声,他深知,这里需要他,这里的孩子们更需要他。
熊春文热爱这片土地,为家乡服务是他人生最幸福的事。他愿意守住清贫,守望家乡,用热忱与智慧作墨,书写教育的精神诗篇,为乡村孩子们点亮前行的道路。
作为毕业班班主任,熊春文深知肩上的责任。为此,他倾尽心力,利用假期时间深入研究数学资料和教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力求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他深知,只有不断充实自我,才能成为引领学生的明灯。
熊春文追求高效与创新的课堂。他创新了“1+N”情境教学法,将澄碧湖的美景、剪纸游戏等生活元素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课后辅导时,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到解决并总结问题,熊春文都不曾懈怠,学生们总能在他的耐心和温柔中解开紧锁的眉头,大胆和老师讨论自己的见解。他还多次参加市、县级公开课,并在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南昌市二等奖和南昌县一等奖。2022年,他成立了熊春文数学工作室,致力于引领更多年轻教师实现高质量的专业成长,获得“南昌市学科带头人”称号,2023年被评为“江西省骨干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深深烙印在熊春文的心头。他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值得被呵护。
爱生如子,这不仅仅是他的教育理念,更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实践准则。2009年,他遇到一位因中途转学而倍感迷茫的学生。面对这位内心敏感的学生,熊春文耐心地倾听她的心声,用温暖的话鼓励她,在一对一的辅导中,这位学生逐渐自信起来,适应了全新的学习环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高中。这让他更加坚信要以激发学生们内在的潜力为目标,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初三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在日常教学中,熊春文除了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还关心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冬天,学校的热水总是供不应求,为了让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天能用到热水,熊春文每晚都会烧几壶热水,用热水瓶储存起来,第二天带到班里供学生取用。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教育的道路上,熊春文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虽然一开始成绩不理想,但他从不放弃,不断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用鼓励和支持促使学生逐渐找回自信,让“考入重点高中”从不可能变成可能。熊春文一直坚持每学期至少进行十余次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关心并资助贫困学子,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他相信,只要用心去做、用爱去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乡村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桃李芬芳,师者用心血浇灌。身为乡村教师,熊春文不留恋城市的繁华,在绿水青山的宁静与美丽中坚守教书育人使命。回顾这二十余载的工作经历时,熊春文说,“我或许物质上并不富足,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当看到学生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并实现梦想时,我内心的满足和自豪是任何财富都无法比拟的。”
作为教育这块麦田上的守望者,熊春文以初心为指引,用日复一日的潜心耕耘,在平凡中写就最深沉的伟大。鄱阳湖畔的微风会记得他在此倾注的汗水,乡村孩子们会记得他在这里点缀的色彩。教而有方,孜孜不倦,在未来的教育路上,他将继续精益求精,深耕细作,不断追求教育事业的新高度,带领更多的学子奔赴人生出彩的天地。
上一条:万荣泰:科研筑梦 不负青春
下一条:【校友风采】爱的传承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