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万荣泰:科研筑梦 不负青春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5-07-24 作者:宋俊烨 点击: 摄影:



“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既要做上得了书架子的科研,又要做上得了货架子的产品。”导师卢宝阳教授的这番话,似一座灯塔,照亮着万荣泰1070天的研究生岁月。这位从云南曲靖走出的青年,在江西这片孕育梦想的红土地上,开启了一段绚丽的人生征程,实现了从青涩小镇“做题家”到科研新星的蜕变。

争做学习标兵

万荣泰深知专业学习是做好科研的基础,考上研究生后,他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以优异的专业课成绩为科研之路打下坚实基础。课堂上,他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实验室、图书馆、自习室成为他的常驻地。他广泛阅读文献资料,不断拓宽知识面,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面对多项任务的压力,万荣泰摸索出了应对之道:“每条路都能通往罗马,但总有最近的那一条,我要找出那条最近的路并一直走下去。”

“何其有幸,见证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澎湃气象。学校日益雄厚的师资力量、前沿的学术平台以及不断优化的科研设施,为我搭建了追求卓越的阶梯。”万荣泰感慨地说。在导师卢宝阳教授的指导下,万荣泰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用汗水浇灌出科研之花。从实验设计到数据采集,从结果分析到论文撰写,每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为了一个精准的数据,他反复求证,失败了从头再来;为了攻克一个难题,他日夜钻研,直至找到解决方案。正是这份执着与专注,让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奋进。研究生期间,他发表了13篇SCI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国科学院一区SCI论文2篇,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5篇,以其他作者身份参与发表SCI论文6篇,获得多项奖学金和荣誉。

勇当实践尖兵

万荣泰深知,科研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转化为实际产品,才能服务社会、创造价值。读研期间,万荣泰将根深深扎进分析化学的土壤,专注于导电聚合物水凝胶的研究,熟练掌握了材料电学、力学、流变学等性能测试、调控方法以及水凝胶3D打印、丝网印刷、电流体喷印、光刻等加工制造技术,主持完成了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万荣泰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敏锐捕捉产业痛点。针对表面肌电极产品瓶颈,研发出可重复使用的新品,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铜奖。他作为核心成员,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勇夺国家级二等奖。“看到我的研究成果从理论数据变成现实,比一切奖项都振奋人心。”在各类大赛中屡次获奖,是他将科研“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这些实践经历,让万荣泰真切体会到科研落地的价值,也坚定了其继续做好科研工作的决心。

永葆党员本色

在校期间,万荣泰担任了药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他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党支部建设工作,精心策划并带领支部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2024年4月,学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他每周带领支部同志学习党章、开展警示教育,而这时正值他首个研究工作回复审稿意见的关键期,实验压力、支部工作交织,曾让他一度感到焦虑,但通过前期的时间管理训练,他学会了每日制定计划,将任务逐个击破——这种“多线作战”的经历,恰是他提升效率的关键。凭借突出表现,他先后荣获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称号。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但母校赋予的远不止专业知识。”万荣泰感恩母校赋予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攻坚克难的意志与团队协作的精神。带着“明德精业”的校训与导师沉甸甸的期许,他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他的故事是新时代学子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的动人篇章。


【人物简介】万荣泰,中共党员,2022级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药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曾获国家奖学金、江西省学业奖学金、校柔性电子创新研究院特等奖学金,获江西省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奖。现考取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力学专业2025级博士研究生。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