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南昌举办

来源: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院 时间:2025-10-20 作者: 点击: 摄影: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10月18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红角洲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本次大会由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我校、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江西省井冈山精神研究会联合主办,我校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院(八一精神研究中心)、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省级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上饶师范学院方志敏研究中心、南昌市方志敏纪念园等承办和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新余学院、江西省工商联、中共珠海市委党校、中共南昌市委党校、中共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等院所、高校、党校等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学术研讨会是2025年江西社科学术社团活动季主场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上,我校党委书记裴鸿卫、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会长毛智勇和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郑志军分别致辞。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西省井冈山精神研究会会长刘卫平和方志敏烈士孙女、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副会长方丽娜出席会议。

裴鸿卫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们表示欢迎和感谢,特别感谢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及各研究会长期以来对学校红色基因传承研究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他指出,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学校始终以红色文化凝心铸魂,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他介绍了学校在红色文化研究和红色基因传承方面的特色与成果,特别是在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方志敏精神等研究领域成立专门研究团队,持续深化研究,推进研究成果转化为资政育人资源,创建了江西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的情况。

毛智勇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进一步加强各方的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共党史研究,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方志敏精神等,让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郑志军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是2025年江西社科学术社团活动季的首场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实践。他强调,应深入挖掘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并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校园、进社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校党委副书记、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刘国云主持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分为大会主旨发言和分论坛。上午大会主旨第一场和第二场分别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郜志刚和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副会长、江西师范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副主任黎志辉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井冈山大学副校长王海军教授以“学科、学术与话语:抗战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初步建构”为题作主旨发言。他从源头活水、建构主体、建构机制、建构环节四个方面阐释了抗战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初步建构,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传播提供了重要方法论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汇聚发挥重要“智囊”和建构者作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阵地的科学领导,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初步建构。

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利生教授介绍了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学习宣传的背景,总结归纳了“党的领导同志宣传、阐释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并被人们认识、理解、接受的重要因素”“学习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性”“从多个角度阐释毛泽东思想”等多重学习宣传的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周斌副研究员以“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特点及意义”为题作主旨报告,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一·一七宣言》、“一·二六指示信”紧密相关,其特点可归结为八个,即:全民族抗日的、长期性的、不平衡的、有军队的、有十五年经验的、大多数民众尚无组织的、三民主义的、处于新的国际环境中的。其历史意义在于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奠定历史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我校陈立立教授以“方志敏与江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为题梳理了方志敏在南昌所读的学校问题和方志敏就读的江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发展变迁历史及其与我校的历史渊源、传承关系,充分论证了江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的校址就在我校三眼井校区,以历史变迁证明了革命先烈方志敏应该是我校的杰出校友。

在主旨报告第二场中,上饶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佩芝教授通过系统分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宣传工作的历史背景、多维策略、实践成效,结合学术研究脉络梳理,总结抗战宣传工作的特点,揭示其对红军战略转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构建的历史贡献,并探讨其在当代红色文化传承中的现实价值。

我校党委副书记、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刘国云教授代表学校方志敏研究所彭志才博士报告了方志敏在甲工的学习与革命活动以及江西甲工学子与江西地方党组织,特别是在方志敏影响下,一大批江西甲工的校友投身革命,如胡完生、卢英瑰、陈葆元等。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室副主任李茜副教授以“《怎样做个好党员》的理论意蕴与实践价值”为题作主旨报告,认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通过制定《怎样做个好党员》这一关键文献,为党员提供了明确指导,初步规范了党员标准化体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造就了一支信念坚定、有担当作为的党员队伍。这些规范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当日下午,大会分论坛共分两场。上饶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智勇副教授,中共珠海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四级调研员曾本伟,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舒醒教授和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院副院长苏永明教授分别作为分论坛的召集人和评议人。分论坛学者和青年学子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方志敏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红色基因传承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气氛热烈。

闭幕式上,分论坛代表分别汇报了论坛研讨情况和专家学者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等。我校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桉教授作大会总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阙伟康主持闭幕式。

研讨会上,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为与会专家学者和论文代表赠送了《方志敏年谱》等珍贵书籍。

会后,参会代表和师生专程赴南昌市方志敏烈士纪念园学习调研。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