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音乐学院 时间:2025-07-16 作者: 点击: 摄影:
7月,音乐学院“乐舞茶香・青春赋能”实践队奔赴江西庐山,以“文化传承+青春实践”为主线,围绕非遗守护、文艺赋能、童心护航、薪火相传、平安筑梦五大领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以专业特长为笔、以青春热情为墨,在庐山脚下书写新时代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用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非遗守护:科技赋能茶韵,守护文化根脉
实践队走进江西九江海庐茶博园,开启了一场茶文化寻根与非遗保护之旅。在国家级科技小院,队员们以“沉浸式采茶制茶+深度文化感知”的创新模式,跟随茶农学习“留叶采”技艺,亲手体验“摊青—杀青—揉捻—理条—提毫—烘干”传统制茶工序,感悟茶乡“物尽其用、顺应自然”的生态智慧。队员们还专程拜访了非遗传承人欧阳国松,聆听他讲述庐山云雾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历程,深入挖掘云雾茶背后“茶为媒、文为魂”的文化脉络。欧阳国松动情分享道,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庐山云雾茶已从地方特产蜕变为前景广阔、创收能力强的绿色产业与富民产业,成功构建起“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以文化发展引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科技小院的助力下,队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传统制茶工艺,更深入探索了“星子八大碗”非遗美食与云雾茶膳的融合魅力,感受传统饮食文化与茶元素的交融创新。通过这一系列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传统茶文化正以“传统智慧+现代科技”的双重引擎焕发新生,非遗传承需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独特价值。
文艺赋能:校地携手登台,唱响振兴强音
实践队联合江西青年职业学院青少年教育系,在庐山市海会镇钱家畈广场举办“德润赣鄱·红土地上好村晚”文艺演出。本次活动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充分发挥两校在音乐表演、舞蹈编创、戏剧朗诵等领域的专业优势,通过红歌联唱、采茶舞、诗朗诵、器乐合奏等10个精心编排的节目,为村民呈现高品质文化盛宴。演出创新采用“主舞台+互动区”的形式,现场气氛热烈,当全场共同唱响《我爱你中国》时,演出气氛达到最高潮。
海会镇镇长高度评价此次活动“既有专业水准又接地气”,特别肯定“校地共建、文化共享”的创新模式。指导老师喻信吾表示:“通过文艺展演将专业课堂延伸到乡村振兴一线,既锤炼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未来,两校将持续深化“专业+实践”合作模式,以文化赋能乡村精神共富。
童心护航:乐舞润泽童心,播撒艺术火种
实践队走进庐山市海会镇蓝天幼儿园,以音乐为桥梁开展爱心支教。队员们怀抱吉他轻弹《数鸭子》,带领孩子们体验奥尔夫音乐律动——通过拍手、跺脚等身体打击乐感知节奏韵律,并创新设计“节奏律动”“猜歌名”等互动游戏。从最初的羞涩模仿到大胆创编旋律,孩子们眼眸中跃动的光彩,映照着对音乐愈发炽热的热爱。课后,队员们席地围坐,倾听孩子们讲述生活趣事与小烦恼,用真诚搭建起心灵的桥梁。
离别时,孩子们紧紧攥着队员衣角不愿松开,稚嫩的小手递来画满笑脸的彩色纸条,用最纯真的方式表达谢意。这份温暖让实践队深刻体悟到乡村美育的温度。“以专业为笔、爱心为墨”的支教实践,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艺术启蒙之窗,更让队员们领悟到: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音乐教育的真谛,在于用音符播种希望,用旋律滋养心灵,用陪伴点亮童年。
薪火相传: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精神火种
为赓续红色血脉,深化青年学子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解,实践队走进98抗洪纪念馆,在泛黄的照片与斑驳的实物中重温抗洪壮举;探访老党员与退伍军人的家中,在质朴的讲述里触摸历史的温度,从革命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强化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洪水来了,党员干部先上!有苦先吃,有甜让给别人。”
老党员颤抖的声音里,是生死考验中淬炼出的担当;“我们用身体堵管涌,脚泡烂了也不退一步。”退伍军人眼角的皱纹里,藏着1998年那个惊心动魄的夏天。
“人民至上”的行动宣言、“忠诚坚韧”的精神品格,让队员们清晰照见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队员侯笑典感慨道:“革命精神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激励我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大局的力量源泉。”这些浸润着岁月的故事,让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必须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芒,激励人们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勇担使命、接续奋斗。
平安筑梦:知识守护乡邻,筑牢平安防线
实践队走进九江市庐山市海会镇光明村,开展防溺水与交通安全主题宣传。队员们采用“网格化”入户模式,将村庄划分为七个片区,分组讲解防溺水“六不”准则、交通安全“五不超”“六不开”“八要八不要”规范。为提升宣传实效,团队结合近三年周边县市真实案例,通过事故成因拆解、互动风险推演等形式,模拟儿童落水救援、农用车侧翻处置等险情场景,并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重点群体,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单页,讲解“如何辨别危险水域”“雨天行车注意事项”等实用安全知识,将生硬法规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日常避险指南。
宣传现场气氛热烈,村民主动咨询、队员热情解答,“要把知识传给家人共护安全”的承诺此起彼伏,不少村民还主动索要宣传单页,准备带给在外务工的亲人。此次活动以“知识传递+实践担当”践行双重价值,不仅让安全理念在乡土间生根发芽,更展现了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与青春力量。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