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5-08-20 作者:丁雨欣 张艺豆 王湘柠 点击: 摄影:
暑假,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生积极参与2025年暑假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家乡的土地,用行动书写青春的担当,在社会的大课堂中收获成长。
丁雨欣:用青春脚步,走进社区与老人的心田
每天清晨,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一班的丁雨欣总会准时出现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雨花石社区。换上志愿者马甲,她的身影便融入了雨花石助老餐厅的日常——端着餐盘穿梭在餐桌间,细心扶着老人坐上座椅,笑着回应张奶奶的叮嘱,耐心听李爷爷讲过去的故事。
她不仅走进了社区的烟火里,更走进了老人们的生活细节中:记得王大爷爱喝温粥,会提前把粥碗放在温水里焐着;发现刘奶奶眼神不好,总会把筷子摆得离手边更近。老人们渐渐习惯了这个爱笑的姑娘,见她忙碌时会念叨“慢点别累着”,还会把家里带来的水果悄悄塞进她口袋。
作为大学生返家乡实践的一员,丁雨欣用行动诠释着“服务”二字。从校园到社区,从理论到实践,她不仅走到了老人身边,更走进了他们心里,让青春在反哺家乡的温暖实践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这个暑假,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皂头镇民政局多了位“编外员工”——临时志愿小老师张艺豆。谁也没想到,这位看起来文静的姑娘,居然藏着“驯服”熊孩子的绝技。
活动室里,她刚在黑板画完简笔画,就有小不点伸手要抢粉笔。张艺豆眼疾手快,变戏法似的掏出颗糖果:“先写完这行字,糖就是你的‘战利品’。”有孩子上课走神盯着窗外,她清了清嗓子:“注意啦,接下来是‘答对有奖’环节,奖品是……老师的独家点赞!”
家长们在隔壁办事,常听见活动室里忽高忽低的“老师我会”“我也要答”。有位阿姨取完号回来,看着自家娃乖乖坐好写字,惊得揉了揉眼睛:“这还是我家那个上蹿下跳的猴儿吗?小张老师比魔法还灵!”
张艺豆的“临时课堂”,没有严肃教案,却有满格热情。这个夏天,她用年轻人的巧思,让民政局的等待时光,变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小课堂
返家乡实践的这些日子,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教育局办公室的灯光照亮了24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王湘柠对“行政工作”的新认知。
王湘柠曾以为行政就是收发文件、整理档案的机械重复,直到她亲手核对每份文件的流转痕迹,才发现一个签字、一个日期的疏漏,可能影响政策传达的效率;曾觉得接待群众只是简单问答,直到她看见老人攥着入学材料时的局促,才懂耐心解释里藏着的是对“急难愁盼”的回应。
那些在打印机前等待纸张输出的时刻,在档案柜前按年份归类卷宗的午后,让她慢慢明白:行政工作像一台精密的齿轮,每个环节的“小事”,都是支撑系统运转的“大事”。它没有轰轰烈烈的叙事,却在字里行间、举手投足间,连着千家万户的期待。
离开前整理办公桌,看着码齐的文件和记满的工作笔记,忽然懂得:所谓成长,或许就是从轻视“琐碎”,到敬畏“琐碎”,再到在琐碎中找到价值的过程。王湘柠说:“这个夏天,珠晖区教育局教我的,远比课本更具体。”
E-mail:xuanchuanbu@jxstnu.edu.cn
红角洲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
枫林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视频号二维码